课堂教学主张分享

用户_$^QtI*R6

该模板适用于教育行业从业者,进行教学理念分享、教师培训及课堂教学实践。

视频脚本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教学主张——《构建“情·思·行”共生课堂》,这一教学主张,致力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情感、思维与行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

先来说说“以情为基:点燃语文学习的热情之火”。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藏着好多情感呢,就像朱自清的《春》。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给大家展示漂亮的图片,再加上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大家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这就是在挖掘教材情感内涵,引发情感共鸣。

还有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大家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老师组织大家表演课本剧。同学们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骗子这些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大家能深刻感受到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和骗子的狡猾,对课文揭示的社会现象理解得更透彻了。

另外,老师很关注大家的情感需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老师会鼓励、支持;取得进步时,也会及时表扬。这样,就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接着是“以思为核:开启语文学习的智慧之门”。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课上我会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像学习《孔乙己》时,会问“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命运悲惨”“小说揭示了什么社会现实”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还会开展探究活动,拓展思维深度。学习《苏州园林》,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园林的设计特点和文化内涵。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了解园林布局、建筑等方面的特点,感受园林的文化魅力。

老师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学习古诗词时,如果同学们对诗词的理解有不同看法,老师会组织大家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学会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

最后是“以行为导:搭建语文学习的实践之桥”。

读写结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学了《背影》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改写、续写、扩写课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还会开展很多语文实践活动,像演讲比赛、辩论会、手抄报制作等。在演讲比赛里,大家写演讲稿、练演讲技巧,提升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辩论会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手抄报制作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老师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语文学习素材。可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写日记、随笔记录感悟;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像环境污染、传统文化传承这些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个例子,在学习古诗词单元时,老师就构建了“情·思·行”共生课堂。一开始,通过播放古代诗词文化纪录片,展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场景,让大家感受古诗词魅力,激发学习兴趣,这就是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像“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些词语用得精妙,为什么”,引导大家深入探究古诗词内涵和艺术特色,拓展思维。

最后,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大家感受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还让大家根据理解绘画创作或改写现代文,课后收集喜欢的古诗词制作手抄报或诗词集,这就是实践体验,落实行动。

在“情·思·行”共生课堂里,学生对语文学习会更感兴趣,课堂充满活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主动思考、提出见解。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上,还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利用好社会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未来,我会继续研究和实践“情·思·行”共生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也会和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谢谢老师们的聆听,说得不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