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

用户_tJZqIjS@

该模板适用于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创新分享,帮助教师了解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视频脚本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探讨一个与我们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话题——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赋能。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早晨起床后,您用过哪些人工智能工具?可能有老师用过手机语音助手查天气,用美颜相机拍早餐,或者用导航避开早高峰。其实,人工智能早已渗透我们的生活,而在教育领域,它正在成为教师的"超级助手"。

以我自己为例,去年我尝试用豆包AI分析学生的作文批改数据,用通义万象生成物理实验的动态示意图,还通过deepseek为数学课设计了个性化题库。结果,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最让我惊喜的是,连平时沉默的小王同学都开始主动提问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三个"教学神器"的实战经验,让我们一起揭开AI辅助教学的神秘面纱。

首先让我们明确: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要让我们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比如点燃学生的求知欲。AI在教育中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个"更":

第一,更精准的学情诊断传统备课中,我们需要手动统计错题、分析试卷。而AI系统能在5分钟内完成全班50份作文的语法检查,还能像"学习CT机"一样,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知识盲区。上周我校给九年级做月考测试,deepseek的学情报告显示有65%的学生在"压力的作用效果"环节存在逻辑漏洞,这直接指导我调整了本周的专题训练重点。

第二,更生动的课堂呈现还记得我们为了准备《黄河颂》的多媒体课件熬夜找素材的日子吗?现在通过通义万象,输入课文关键词就能自动生成配乐朗诵视频,还能一键切换黄土高原实景与水墨动画两种风格。前几天看过的一堂的公开课上,授课老师用AI生成的3D黄河河道模型讲解地理课,学生们围着屏幕讨论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地球仪时的兴奋。

第三,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AI就像智能灌溉系统。我班上有位英语发音困难的同学,通过豆包AI的实时语音评测,现在能准确区分"thirty"和"thirteen"的发音。系统会根据他的练习数据,自动推送美式发音慢速教程和趣味绕口令,这种"私人教练"式的辅导,在过去需要三个老师接力才能实现。接下来是今天的重头戏,让我们看看这些工具在不同学科中的妙用:

1. 豆包AI:文科教学的智能伙伴

语文课案例:在《苏州园林》备课中,把10篇名家赏析导入豆包,它自动生成对比阅读表格,还推荐了叶圣陶先生的手稿扫描件作为拓展素材。课堂讨论时,学生用豆包的"辩论模式"进行观点交锋,AI实时提炼出"移步换景"等核心概念,就像有个隐形助教在记录思维火花。7

英语教学:创设"AI面试官"情境,学生与虚拟HR用英语对话求职。豆包不仅能纠正语法错误,还会根据回答内容追问:"你提到团队合作经验,可以具体说说遇到的挑战吗?"这种动态互动让口语练习变得像角色扮演游戏。

2. 通义万象:理科课堂的魔法画笔

物理实验:讲解电磁感应时,传统的静态示意图难以展现磁场变化。我用通义万象输入"法拉第线圈动画",选择"慢速分解+粒子特效",30秒就生成可交互的3D模型。学生用手指滑动屏幕就能看到磁感线密度与电流强度的实时变化关系。

生物教学:在《细胞分裂》单元,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想象中的人体工厂,通义万象将这些文字转化成漫画分镜。有个学生写道"线粒体像发电站",系统自动生成冒着蒸汽的卡通发电站,其他同学惊呼:"原来抽象概念可以这么直观!"

3. Deepseek:数理思维的训练师

数学分层教学:在函数专题复习时,deepseek根据诊断测试将学生分为三组:基础组练习函数图像绘制,进阶组研究参数变化规律,拓展组尝试用函数建模解决快递运费问题。最神奇的是,系统能自动生成解题思路动画,比如用"登山者海拔图"类比函数极值概念。

跨学科项目:开展"校园节水方案"项目式学习时,deepseek指导学生用数学建模分析用水数据,用物理知识计算水管压力,最后用AI生成三维节水装置设计图。这种整合式学习让知识不再是孤岛。

老师们,人工智能就像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它正在放大教育的可能性。但我想强调三个关键点:

工具选择要像中医把脉:不要被琳琅满目的AI工具迷惑,语文课多用语义分析工具,物理课侧重可视化工具,就像选择教具要符合学科特性

人机协作要像双人舞:AI处理数据,教师传递温度。当系统提示某个学生数学退步时,我们需要的是带着这份数据去和孩子谈心,而不是群发练习题

持续学习要像升级系统:每月抽2小时体验新工具,我在教师群里创建的"AI工具体验周"活动,已有37位老师分享过创意用法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会编程没关系,只要保持探索的好奇心,我们都能成为智能时代的"教学设计师"。让我们携手,把教室变成充满惊喜的AI实验室!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