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主题宣讲

在中华大地这片文化沃土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从广袤中原到齐鲁大地,从三晋故地到荆楚水乡,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繁星闪耀,共同汇聚成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而北疆文化,作为其中独具魅力的一脉,在我国北部边疆绽放出别样光彩。
大家好 我是鄂温克旗委讲师团AI宣讲员太阳姑娘,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今天呢主要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北疆文化的内涵。
今天的课呢 主要和大家学习以下三个部分内容。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 北疆文化的提出。
北疆文化是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提出了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工作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孙绍骋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包括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内容的说明。
内蒙古,这片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广袤大地,宛如祖国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中,多次提及“北疆”。从“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到“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每一次嘱托都饱含深情。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号召下,自治区党委立足内蒙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地域文化品牌,为内蒙古文化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自古以来匈奴、鲜卑、蒙古、汉等众多民族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碰撞、融合,共同勾勒出北疆文化的绚丽图景。
我们来看今天学习第二个内容,北疆文化的深刻内涵,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心手相牵,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形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爱国忠诚奉献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标识的地域文化。
北疆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浇灌下孕育形成的,涵盖了目前内蒙古所有的文化类型,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赓续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人类史前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下不断融合重构、演进变化、发展创新,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里的耀眼明星,与各类型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比如 我们内蒙古的大窑文化、河套人文化、红山文化。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第三个内容。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它鲜明地投射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流淌着亘古亘今的精神血脉,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提出了蒙古马精神,并赋予这一精神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时代内涵。还在我区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
长期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把蒙古马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涌现出诸多体现蒙古马精神的典型事迹与优秀代表。比如,内蒙古人民在困难时期抚养上海三千孤儿,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集体财产,乌兰牧骑迎风雪、冒寒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这些典型事迹都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弘扬和践行蒙古马精神的真实写照。
内蒙古一代代治沙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积极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伟大实践,创造了库布其、毛乌素、白二爷沙坝、乌兰布和等治沙成功典型案例,涌现出宝日勒岱、殷玉珍、敖特更花、苏和、宝秀兰等防沙治沙先进典型。他们以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弘扬践行“三北精神”。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要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紧密结合起来,从全区各族人民战天斗地、防风固沙、踏雪履冰的奋斗历程中汲取不叫苦不退缩的顽强斗志,引导鼓舞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深植厚培北疆儿女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激励全区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进姿态,全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那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