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行业科普

大家好,我是数字社员。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讨论可谓是热火朝天,它的商业化向当今社会提出了新的议题:运输服务行业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是否会失去饭碗呢?那么我们从无人驾驶汽车的基本特征、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来分析讨论。本期视频先来听我说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基本特征吧。 无人驾驶汽车是从事物表征入手所作的界定,它是指没有人力驾驶的机动车出行方式。按照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的标准,自动驾驶等级分为6个等级(L0-L5级)。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采纳了上述标准。其中L0级是没有自动驾驶,完全依靠驾驶员来执行驾驶任务,到L4级就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形态了,前一阵武汉萝卜快跑就是这一级别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一辆机动车。无论具体形态如何,无人驾驶汽车在外观上和行进轨迹上与传统的有人驾驶的机动车一脉相承,也就是说它依然属于陆路交通,并没有摆脱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分法的范畴。它只不过是机动车实现方式的改变,属于公共出行领域的一种具体出行形态。
第二,它对车型、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已经进入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行(测试)阶段。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它的车型以及软件系统都是特殊定制,并高度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如设备故障、网络不稳定、程序有误,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前几年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失灵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一问题到目前依然未能有效解决。在中国法治化落地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一种投资风向吸引了大量资金、人力涌入,而在逐利风气的影响下,深耕行业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无法落实,急于上马的情况反倒比较普遍,无论是技术沉淀,还是系统的稳定性都存在较大隐患,因此,无人驾驶汽车全流程的商业应用并不具备完全条件。
第三,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驾驶人的解放。现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就是简化人的生活、提高生活的便利度,因此解放人力一直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无人驾驶汽车使得驾驶员从需要更高注意的驾驶活动中有限度地解放出来,并致力于使其摆脱驾驶劳动,同时借助信息化提高了应急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可靠性。按照L5阶段的发展愿景,人力将会完全从驾驶机动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好啦,今天先说到这里,欢迎读者们收看,下期视频咱们继续讨论,再见。